https://mp.weixin.qq.com/s/L7lDnkONgjXmsezxngTHXQ

东门码头
东门码头位于广安区滨江路渠江畔。
东门码头位于渠江流经广安奎阁的拐弯处,广安州城东门外,故而得名。《广安县志》称其为浓洄码头,自宋以来,码头日趋繁荣,鱼、盐、珠翠、锦帛、米谷、珍馐百货毕集,人称“小渝城”。清末有天元、志合、德昌、三义生等八大商号以此为货物集散地。1930年后,斗载(粮食)、盐业、木材、山货等几十个商业行帮和100多家大小商店货物,多在码头上装卸转运,停泊商船常达600多艘。新中国成立后,国营商业公司在码头附近先后修建粮食、糖、盐、百货仓库9处,储存量约5100吨。1959年又在码头和仓库间修建缆车道2条,梭槽1条,后随着公路运输的发展,水运货物减少,码头逐渐衰落。东门码头设有载人渡口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光绪二十三年。据《广安县志》记载:“浓洄渡口,位于县城浓洄镇东门外,是渠江县境段最大的渡口,清时称龙门渡。”东门码头处沙滩洁净,水域开阔。
1918年,邓小平由广安县立高等小学堂毕业,考入广安县立中学第十班学习,阅读了陈独秀等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了解到家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整个中国军阀混战,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萌发出革命精神。1919年暑假,邓小平父亲邓绍昌从重庆带信回广安,告知留法勤工俭学会重庆分会准备开设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消息,要求邓小平去法国留学。1919年邓小平考上了重庆留法预备学校。是年秋,邓小平在亲友的陪同下,穿过望渠巷,登上东门码头,到重庆留法预备学校学习。1920年8月27日,16岁的邓小平随同82名学生在重庆登上吉庆号轮船,到上海后转乘盎特莱蓬号邮轮赴法国留学。
2002年广安区在旧址上修复扩建了东门码头。